楊浩康 Yeung Ho Hong - 皮膚健康與美容資訊 SkinHealth Beauty Info

楊浩康(Yeung Ho Hong) - 皮膚健康與美容資訊

什麼是表皮囊腫(Epidermoid Cyst / 粉瘤)? - 由楊浩康(Yeung Ho Hong)醫生講解

Photo by Steven Fruitsmaak See commons.wikimedia.org
楊浩康(Yeung Ho Hong)醫生講解表皮囊腫/粉瘤

表皮囊腫,也稱為粉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主要由表皮細胞在真皮層中增生而形成。這種囊腫通常是因為表皮細胞因某些原因(例如毛囊堵塞或創傷後細胞移位)誤入皮膚深層,並隨著時間不斷增殖,積累角質而形成的一個充滿角質性分泌物的囊腫。由於其生長緩慢且多無明顯症狀,所以很多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未曾注意到其存在,直到囊腫變得較大或發生感染時才引起關注。

臨床上,表皮囊腫多呈現為皮膚上的圓形或橢圓形結節,通常位於面部、頸部、軀幹、以及其他皮膚較豐富的部位。這些結節多數質地堅實且可移動,表面往往覆蓋有正常的皮膚色澤,但在囊腫的頂部常可見到一個細小的黑色開口(即黑頭),這是角質性物質(例如角蛋白)的排出通道,也是診斷表皮囊腫的重要特徵之一。由於囊腫內部主要充滿著白色或淡黃色的「奶酪狀」角質碎片,因此當囊腫受到擠壓時,這些角質物質有時會溢出,形成明顯的排出現象。

雖然大部分的表皮囊腫生長緩慢且不會引起痛楚,但在某些情況下,囊腫可能會因為感染或摩擦而發炎。當囊腫發炎時,不僅會出現紅腫、發熱、疼痛以及觸痛,甚至可能形成膿腫,這時患者除了感到不適外,局部皮膚亦可能因炎症反應而變得柔弱。此時,除了需要對症治療(例如使用口服或外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還可能必須考慮及時進行醫療處理,如部分切開引流或直接切除,以避免感染擴散或反覆發作。

對於診斷方面,表皮囊腫往往可以僅依靠臨床外觀來確認其存在。當典型的黑頭出現在結節頂部,再結合囊腫內部所含的角質性分泌物,多數情況下就能確診此病。然而,若病變不典型或懷疑有其他類似皮膚腫瘤存在時,醫師可能會建議進一步進行皮膚切片或病理檢查,以排除惡性病變或其他囊腫類型。

在治療方面,對於沒有症狀且僅造型美觀影響較小的表皮囊腫,通常可以採取觀察和定期隨訪的方式處理。對於反覆發炎的表皮囊腫,有時會先使用抗生素治療,待感染得到控制後再進行手術切除。手術切除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在門診進行,能夠徹底移除囊腫,但術後可能會留下疤痕,這也是患者在決定是否手術前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表皮囊腫是一種由表皮細胞在真皮中異位增生所引起的良性皮膚腫瘤,其臨床特點包括圓形或橢圓形的皮膚結節和典型的黑頭。雖然大多數表皮囊腫無症狀且生長緩慢,但在出現感染或明顯影響外觀時,及時合理的治療非常必要。患者在發現皮膚上有此類病變時,應及時就醫,經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斷和評估,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通過科學的治療和諮詢,絕大多數表皮囊腫患者都能夠獲得滿意的療效,恢復正常皮膚狀態,並減少未來的復發風險。

↑ Back to top